奶爸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明月逑 > 23、春日宴
    或许是宋迢迢将将脱离危机四伏、险象环生的处境,疑心过重;又或许是山雨欲来前的片刻静谧。

    总归这桩偭户的案子处理得很平顺,不论丧葬还是抚恤,杜氏无不尽心,不曾落人口实。

    宋迢迢重归宅邸,一应事务如常,她的隐忧无处吐露,只能暂且按下不表。

    杜阙三月上旬应吏部公文,入京授职;杜菱歌留在庐州与新嫂嫂作伴;沈群春也多番来信,言明自己须远赴巴蜀访友,归期未定。

    故请宋迢迢另聘良师,为表歉意还附上多篇文稿,描绘沿途风光见闻,供她阅览,开拓眼界。

    新聘的女夫子在淮南文苑颇有名望,学贯二酉,洽博多闻,比之沈群春并不逊色。

    宋迢迢照旧勤勉进学,只是每每退堂之时,她回身一望。

    唯有春晖盈在空荡荡的学堂,四面莺啭声不绝于耳,却没有玩伴立在院中催她收拾课业、拉她去投壶捶丸。

    长日漫漫,无波无澜,如此过了一二月,约摸四月中旬,刺史夫人尹氏派下宴帖,诚邀扬州官眷们前去赴宴,宋府虽是商贾,但因姻亲之故,也在受邀之列。

    宋迢迢见到请帖觉得有些古怪,人间四月芳菲尽,眼下就快四月末,桃李凋零,唯有海棠还算秾丽,办什么春日宴呢。

    然而杜氏为打通粮道转运的关节,半个月前应邀去了益州,宋迢迢不得不独自参宴。

    她一贯不算人情练达,行商时秉承母志,以审慎果决著称,此刻陷在花团锦簇的后院,周遭衣香鬓影、莺声燕语,她除了吃酒就是陪笑,再多的是半个字也吐不出来。

    众人深知她脾性,并不大来叨扰,酒过三巡,女眷们大都熏熏然,轻解罗衫摇曳团扇,相拥着去游湖赏花了。

    宋迢迢趁势退席,携上碧沼去水榭乘凉,迎风散散酒气。

    四月春光半谢,恰是绿肥红瘦,草木葱茏之时,二人凭栏远眺,便看见满池亭亭的莲叶,间或几株含苞的荷花静立叶间,红鲤穿梭嬉戏,惊得花苞簌簌颤动。

    有一枝极鲜妍的粉荷,顺着春风偏倚在水榭边缘,宋迢迢瞧了,心念一动,用指尖去拂花尖上的清露。

    少女一袭藕粉诃子裙,外罩象牙色大袖衫,百合髻用金丝嵌蝉玉簪挽就,几簇栩栩如生的通草花攒在发间,耳垂上珊瑚耳坠鲜艳欲滴,日光模糊她的侧颜,露珠停驻在她玉白的指尖。

    她偏过头同侍女说话,露出锁烟眉、琉璃眼,檀红的唇瓣张合,宛若清绝昙花。

    萧传倚在小舟上痴痴望着,透过层层叠叠、互相掩映的莲叶,他仿佛窥见幼时所阅的瑶姬风光,身后刺史家的郎君早已醉作一团,不住呢喃着痴话。

    他原觉得自己尤算清醒,甚至能为万顷碧叶作画。蘸满墨汁的笔尖悬而未落,好半晌,他垂头,在空白的宣纸上细细描摹起来。

    寥寥几笔,勾勒出一个娉婷袅娜、丰肌秀骨的女郎。

    他还要落笔五官,然有光晕晃眼,莲枝却目。

    他一时看不真切,支起船篙,探着长颈前倾,想要靠近水榭些许,扁舟摇摇晃晃,支撑不住他倾斜的心绪和重量,陡然侧翻,将舟上人压入池底。

    宋迢迢忽闻轰隆水击声,惊骇转眸,见得一片坍塌的碧莲,倾覆的蓬船,还有渺渺清波中,一位就着浮木飘荡、笑意盈盈的少年。

    她又惊又疑,掩扇遮光,凝眸打量,见萧传一身肤色洁白,唇红齿皓,衣着绫罗,簪发的玉簪亦是价值不菲。

    想是位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,而非窃贼大盗一类,她立时放下三分心防,命碧沼去宴上寻人襄助。

    少年似醉非醉,一双偏圆的瞳仁凝睇着她,唇角弯弯,幼犬似的,将凌厉的骨相衬得柔和许多,细看之下竟觉似曾相识。

    她略感羞赧,别开目光发问:“郎君可会凫水?池水寒凉,还是尽早脱身为宜。”

    萧传本就晕晕乎乎,教她一管如云似絮的嗓音钻入耳中,愈发醉了,来不及回话,便脱力般漫入水中,余下一阵咕噜噜的气音。

    宋迢迢讶然,难得生出些手足无措之感,幸而援兵已经抵达,她述清情形,就悄然离开了。

    萧传清醒过来时,天色已近黄昏。他被安置在近处的水榭休整,四下寂静,除了几个奴仆再无他人,他慌忙下榻寻人,推窗朝着回廊张望。

    哪里还有什么瑶池仙子?

    独剩一湾沉坠坠的残阳罢了。

    这厢宋迢迢一行人尚在回程路上,碧沼在车厢内替她斟茶,低声嘟囔:“哪里来的登徒浪子,尽是女眷的后花园,他凭空冒出来,搅人清净。”

    宋迢迢摇头,含笑道:“刺史府占地阔大,方能造出这番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,此景已是扬州府一处奇观,不少达官显贵慕名来赏玩,那位郎君面生,落水时还有刺史家的小郎君相伴,大抵是身份不寻常。”

    “四月末荷花初露头角,有什么好赏玩的?”碧沼撇嘴。

    宋迢迢挑帘,扫了眼窗外的街坊,华灯初上,彩门欢楼(1)熙熙攘攘,地铺沿街错落。

    她记性眼力俱佳,又一次看见那个卖蓬饵的地铺。东家不曾换,只是蓬草已然不应季,换作了春日的艾叶青团。

    她恍然连通了其中关窍,放下帘子,呷一口清茶,回道:“他衣襟上有星点墨渍,许是来作画的罢。”

    天潢贵胄的,手刃兄长尚且理直气壮,来挑拣挑拣贵女,以画怡情,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呢?

    宋府的马车匆匆擦街而过,未曾注意到街头的赌坊,上演着一桩老套的追债戏码。

    喧哗声几乎震翻赌坊的棚顶,鱼龙混杂挨挤在暗昧的室内,大多数人专注于眼前的筹码,呼卢喝雉,无人顾及的角落,大悲大喜跌宕上演。

    赌坊庄家领着几个打手,将一名潦倒的青年汉子团团围住,汉子被人桎梏着肩颈,头颅像牲畜一般撂在桌案上,双膝紧紧压跪着地面,动弹不了分毫。

    他一双浑浊的三角眼瞠得极大,倒映出令人胆颤的画面,一柄宽阔的钝刀,就悬在他消瘦的腕上,只消往下毫厘,即可取他半臂。

    腥臭的抹布赌住唇齿,让他发不出哀嚎叫唤,即便发出声来,也不会有人在意。

    少顷,钝刀被高高扬起,疾速挥下,汉子极力挣扎,终究是寡不敌众,无济于事。

    “慢着!”一声抑扬顿挫的喝止声袭来,身穿锦衣,面罩幂篱的男子拨开人群,信步上前。

    庄头观他装扮,目露精光,问:“郎君有何贵干?”

    男子开门见山:“这人,欠了多少贯?”

    庄头一听便知有戏,比了个手势。

    “壹佰贯。”(2)男子嗤笑,命仆役抛出数块金饼,足有数十两之重。

    庄头仔细掂量几番,立即喜笑颜开:“郎君,请便请便。”

    *

    自春日宴回府不过五六日,阿难就被林叔遣来内院报信,他一路疾步穿过二门,流火似的蹿到宋迢迢面前。

    匀气的时间他都不敢花费,只敢上气不接下气的禀话:“娘子,咱们、咱们府被人告上公堂了!官老爷说,要、要派衙役来宣人呢!”

    宋迢迢手中茶盏“哐当”坠地,上好的洪州窑青瓷,碎了遍地。

    宋家打宋父那辈起就子嗣不丰,原说两郎一女,临到如今,仅剩一位外嫁的女娘,也就是宋迢迢的姑母。

    姑母远在益州,自然无法理事,是以正经当家的只有一双孤女寡母。

    杜氏不在,宋迢迢只身前往官衙,她并非头回进衙门,却是头一遭入公堂。

    公堂内,衙役两厢伺立,拄着水火棍,齐声高叫“升堂”,刺史着官服自东门登上大堂,理了理大腹间的躞蹀带,念过呈状词,遂要轮番纠问两曹。(3)

    宋迢迢单薄的膑骨嵌在跪石中,公堂上未经传召不得擅动,她只好勾着腰,视线在陈旧的青石板上流连,耳畔响起苦主字字泣血的供词。

    其实不必听,状词中说得一清二楚,来时她也曾多方打探,原是那溺死的偭户遗孀在发难。

    刘氏声泪俱下的描绘着宋府的恶行,以身上的痼疾伤痕、收买的四邻为佐证。

    她披头散发,尖声申斥宋家名下的粮庄,说庄头素日是如何欺压偭户,说东家是如何的敛财苛待,直将她的夫郎活活逼死了。

    宋迢迢静静听完,终于轮到她呈供,她恭谨顿首,叩拜上座明府,尔后直起腰身,只说了一句话:“禀刺史、禀各位官爷,这桩案子数月前已受过审理,并于三月二十日定案,想必甲库(4)中皆有记载。”

    “现今,莫非是要推案重审?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四座哗然。

    概因大多公堂官吏都明了,大舜的翻异制度颇为严格——各地审案定案后,即会以公文的形式发往大理寺,汇入甲库,以供寺内官员参详,日后还可作为地方官员的考课依据。

    一旦决意翻异,便要层层上报,逐次重审,搞不好还会令三司起疑,直接调度到中央会审,岂是说翻就能翻的。

    柳安通在扬州做了多年刺史,审理过的大小案件不知凡几,怎会没有考量到这节关窍?

    正是因为他任职刺史多年,任期已满,不日便要回京述职,往京畿一带升迁了。

    按例这位置该由何皋接任,往后扬州如何,与他并不相干。

    故尔那刘氏呈状词时,他甚至没有过眼,全凭何皋处置了,权当卖何家一个面子,这才令局面混乱至此,不讲章程。

    柳安通闷咳一声,拍下惊堂木,沉声呵斥:“肃静。”

    他静默片刻,方才道:“宋氏女,公堂之上,不论人犯还是苦主,只需呈述供词即可,你怎么反过来诘问明府呢?”

    宋迢迢神色自若,毕恭毕敬的答话:“柳公明察,正是因为此案已有定论,验状(5)、佐证供词、赎铜金额尽数在册,桩桩件件,俱是诸位明府们勘验过的。”

    话音一顿,她折下腰身,扎扎实实顿首,道:“请柳公明察!”

    她生得光艳动人,仪态大方,一双眸子清凌凌的摄人心魄,措辞也极具说服力,众人不语,心上的秤杆却不自觉地偏移。

    毕竟宋家这么多年抱诚守真,克勤克俭,确不是那起子刁滑之辈。

    柳安通侧座的何皋瞧了,忍不住出声诘难:“好你个宋氏女,巧言令色,混淆是非,照你这么说,本朝的翻异别勘制度是全无用武之地了?”

    宋迢迢抬眸,戚戚然道:“奴有一舅父,忧国奉公,执法如山,奴受其教导,从来是以清正立身,不敢有一丝不臣之心。”

    此话既出,谁敢轻易接茬,柳安通思及她那个即将升迁中丞的舅父,顿时一个头两个大,只得撂挑子不干了。

    何皋气得吹胡子瞪眼,亲自命人将她羁押入狱,听候问审。

    宋迢迢打从听到这桩消息便觉得诡吊,刘氏一个寡妇,带着失怙的幼子,与宋家这种豪奢打好关系才是上策,哪里还会朝她家门楣上泼脏水呢?

    直到看到何皋,她遽然顿悟了。

    何家。

    原来是何家。

    想来有人察觉到何庆之死事有蹊跷。

    究竟是从何处察觉的?

    她闭目,靠在冰凉的石壁上静思,虫鼠的腥臊气味充斥她的鼻腔,犯人凄厉的嚎叫声、令人作呕的腐肉气息,自远处牢房断断续续涌来。

    狱卒顾忌宋迢迢的家世,不敢配给她太恶劣的牢房,她所处的地方僻静,尚算洁净。

    只有一点,她怕鼠类,尤其怕硕鼠,牢房这种地界偏偏格外多。

    她紧攥着手中的木棍,几乎一夜未合眼,每每困意上涌,她便狠命掐自己的手心。

    次日,韩嬷嬷与碧沼买通狱卒,前来探视,瞧见她满手干涸的血痕,二人登时泣不成声。

    宋迢迢笑了笑,隔着狱房的栅栏宽慰二人,到底是韩嬷嬷阅历丰厚,沉得住气,同她论起正事。

    “小娘子素来是主意正,心里头有盘算的。现下夫人不在,府里上上下下都拿你当主心骨,但凭差遣。奴一把老骨头,为了娘子,为了宋家,更是无有不依的。”

    韩嬷嬷年近四十,做惯了针线活计,指腹厚茧粗粝,舍不得用指头抚她娇嫩的面颊,只一下一下摩挲她乌黑的鬓发,温声安抚。

    碧沼哭得说不出话来,一个劲的点头附和。

    宋迢迢回握嬷嬷的手,转头又去为碧沼拭泪,含泪笑起来:“哪里就要到赴汤蹈火、生离死别的地步了呢。我有阿娘、舅父撑腰,其他人不好妄动。”

    话到后段慢慢低忽下去,她令二人凑近些,附耳道:“何家与我们积怨颇深,具体是因何事,眼下不好详谈,但阿娘是清楚的。”

    数月前,她权衡再三,还是同杜氏坦白了大明寺原委。

    杜氏却说她身为人母,对自己骨肉岂有不尽心的,其实她在庐州便觉得有异,寻摸出了七八分真相,并将何家疑罪一一纳入密信,交与长兄决断。

    “……何家便是为此作梗,意欲趁我形单影只,给宋家定罪。当下,我只要你们做两件事。”

    二人凝神细听。

    “韩嬷嬷,何家的一应错处、罪证,件件确凿,我与阿娘全部都呈给了大舅,便是亟待此刻。你速速去信燕京,向大舅求援,将此间形势阐明。”

    韩嬷嬷冷静应诺。

    “碧沼,何庆之死是关键。我知你心细,善于笼络人心,七日之内,不限何种方法,动用所有人脉、物力,找到与何庆生前密切接触的,有可能知道他真正死因的人。”

    碧沼吸吸鼻子,牢记下来。

    宋迢迢颔首,几人又商议了些琐碎事务,方才散去。

    韩嬷嬷送来松软的被褥、驱虫的雄黄、还有几瓶药酒以备万一,碧沼则备了适口的糕饼,干净的水囊。

    宋迢迢原还说,生活品质提上来了,此地静谧,她在这偷会儿闲未尝不可,不想才过七八日,狱卒便客客气气地将她遣送回府了。

    宋家安然无恙,何家却是风暝雨晦,很不太平。